2022SIAL世界食品產業峰會嘉賓精彩觀點直擊16
標普全球(S&P Global)海事、貿易與供應鏈行業解決方案主題專家——張穎智
時間為王:易腐食物貿易和運輸
國家對冷鏈物流政策持續加碼,疊加疫情催生的爆發式需求,冷鏈物流企業迎來快速發展期,冷鏈行業處于強勁風口。針對食品行業物流運輸損耗的痛點難點,在近期舉辦的SIAL世界食品產業峰會上,標普全球海事貿易與供應鏈行業解決方案主題專家張穎智聚焦中國食品進出口市場,帶來了主題演講:“時間為王,易腐食物的貿易和運輸”。
“供應鏈”一詞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其對很多行業都產生影響,易腐貨物細分市場受到供應鏈的沖擊和影響更加直接。對此,受到疫情影響的公眾更是深有體會。張穎智說,日常食材的供應和儲存,離不開快捷安全的冷鏈物流條件,易腐貨物國際供應鏈有著巨大發展潛力和成長空間。他從最常見使用冷鏈運輸的食物種類入手,分析近幾年中國進出口市場貿易數據、貿易流特征和發展的現狀,深入剖析影響易腐食物貿易和時間有關的因素。
從貿易和運輸的角度來說,易腐食物特殊性在于長時間物流過程中溫度控制,催生了國際航運冷藏集裝箱的需求。張穎智介紹,3月份美國冷藏海運進出口的數據顯示,42%的冷藏箱貨物來自于水果。另外,肉類和水產類占到所有冷藏集裝箱運輸的12%、10%左右。加上蔬菜、乳品、蛋類這些食品,總共占到冷藏箱使用物品的80%左右。從當月美國所有商品貿易量分析,肉類和水產食品95%以上通過冷藏箱運輸,水果蔬菜的冷藏箱使用比例接近80%,這幾大類食物貿易,很大程度帶動了冷藏運輸和冷鏈物流的需求。
張穎智說,這些樣本數據在全球范圍內具有普遍適用性,冷鏈運輸的商品結構在中國進出口中也有相似的特征。分析近5年中國進出口結構,肉類、乳制品、蔬菜、水果等食品進口量逐年上升,肉類近3年進口明顯上升。水產貿易由于受到疫情對冷鏈的影響,近兩年進口量下降,尚未回到疫情前水平。
肉類、水產進口物流時間長,冷鏈要求高
我國肉類進口量逐年上升,過去5年平均年增長率達到23.5%,包括豬肉、牛肉、雞肉等進口量都在增長。其中豬肉進口占比超過中國進口肉類總量的50%。巴西、美國、西班牙目前是中國肉類進口最大來源市場,其他一些市場,像南美洲的阿根廷、烏拉圭對中國的肉類出口量也很可觀。
張穎智介紹,這些進口肉類會經歷比較長的海上運輸和儲藏的過程,對于全程冷鏈有非常高的要求。以凍豬肉,海關編碼0203商品為例,肉類進口需要經過指定的上海、廣東、山東等地口岸進入國內。再通過國內物流,向周邊市場輸送。因此,港口物流、國內端的道路運輸和集疏散體系的時效性,也會影響各地市場的供應。
從美洲長途跋涉抵達中國的豬肉從洛杉磯裝船一直到天津卸貨,海上航行經歷了30天,在抵達目的港天津之后經過大約6天的邊境處理時間,才出堆場。從它的前置點一直到抵港,物流時間超過2個月。張穎智指出,全程追溯一方面讓我們了解貨物在洛杉磯出港之前,在美國物流的情況;船舶在海上航行、中轉、貨物抵港作業的信息,以便加快冷藏貨物處理的流程。
水產需求在2020年之前高速增長,其中增長非常明顯的品類是凍蝦,2019年進口量達到64.9萬噸。此前兩年實現了三倍增長。在疫情影響之下,全年進口量有一定的下滑。曾經增長勢頭非常快的厄瓜多爾白蝦,海上運輸的冷鏈要維持2個多月,中途每次靠港要不間斷提供冷鏈的供電和基礎設施。
在SIAL 國際食品展 2022年的線上峰會上張穎智表示,厄瓜多爾白蝦檢出新冠病毒的報道,引發很多口岸對冷鏈傳播病毒的擔憂,過去兩年厄瓜多爾白蝦進口連續下降。但從國內長期消費需求看,國內水產品捕撈增量空間有限,在疫情影響消退之后,水產進口將再次提振。
果蔬進口地域性、季節性強,巧打時間差
幾大易腐類食物中,進出口蔬菜的類別有很強的地域特征,進口主導的品種是木薯和豌豆類,出口則以大蒜為主。蔬菜貿易近兩年有比較大的變化,進口量明顯高于出口。
目前,木薯和豌豆進口量非常大,下游制成品消費市場擴大拉動了上游蔬菜類商品的進口。從貿易伙伴來看,越南、泰國、日本既是我國蔬菜目的地市場,也是主要的木薯進口產地。加拿大是我國豌豆進口主要產地。
張穎智介紹,中國進出口水果的品種豐富,除保持高增長的東南亞香蕉、榴蓮、椰子品種之外,牛油果和櫻桃這些以前并不常見的水果,逐漸走上國人的餐桌,進口量快速增長,過去十年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86%和25%。
從進口口岸看,水果的進口需要有一些指定監管場所進行,國內獲批監管場地大概有120余個,分布在21個省市自治區,包括廣州、深圳、上海、廣西,等都是水果海陸空多種運輸方式入境點,廣東省和上海進口水果分別占到2021年我國水果進口量的24%和22%。
鱷梨和櫻桃兩種水果產地相對集中,南美洲的智利和秘魯都是占絕對主導地位的對華出口市場。根據中國和智利的自貿協定,鱷梨進口關稅在2015年降為零,自此智利對華牛油果的出口占出口份額逐年擴大。但中國和其他傳統的牛油果消費市場相比,中國進口市場份額較小,后續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
中國櫻桃市場對于智利貿易來說更為舉足輕重,過去10年間出口量增長非常明顯,去年貿易量大約30萬噸,比2020年上升近1/3,比10年前有10倍的增長。
我國本土柑橘類的水果成熟季節在晚秋和冬季,但現在全年都可以買到橙和橘子之類的水果。近5年中國市場進口柑橘類水果的數據顯示,從3月一直到11月都有大量進口,進口來源多樣化滿足了國內水果全年的消費需求。張穎智特別強調了影響全球貿易和運輸的季節性因素和進出口時間差。分析進口來源市場,每年上半年進口主要以埃及為主要來源,下半年貿易伙伴以南非和澳大利亞為主,這反映出南北半球季節變化和時令的產出交替進行可滿足中國柑橘類市場全年供應。
位于南半球的南非對中國出口柑橘主要集中在當地每年6到8月份的秋冬季節,和我國同處北半球的埃及則集中在2到5月。結合我國進口峰值的月份,也可以看到其中的時間差在1到2個月左右,也就是海上漂泊和物流所需要的大致的時間。物流時間的長短不僅取決于海上航運的時間,和港口操作效率也有關。
張穎智說,4月份是全年水果進口峰值月份。水果等季節性敏感易腐類商品,如果錯失時間窗口,全年的交易可能都會受到影響。我國沿海省份特別是上海,4月份受疫情影響較大,上海海關出臺了對進口肉類、水產品、乳制品等通關作業中間取消審核原件等便利措施,對后續進口易腐商品有積極作用。
國內對新鮮乳品的需求加大,進口增長
雖然乳品絕對貿易量不大,但是進口增長明顯。過去10年,乳品總量的復合增長率超過13%,年增長超過30%。2021年全年進口量達到126萬噸,是2012年的13倍。從進口省份分布看,上海、廣東、北京位列前三。
我國乳品主要的進口來源國新西蘭,對華出口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但是在2020年之后由于疫情導致的航空運輸班次減少等原因,增長勢頭有所減緩。
在SIAL 國際食品展 2022年的線上峰會上張穎智表示,國內對高時效新鮮乳品的需求近年來不斷增加。對于消費者來說,購買選擇從常溫和長保質期牛奶,擴展到冷藏和短保乳品,要保證從遠方運達消費者手中的牛奶和原產地一樣新鮮的品質和口感,這對整體的物流倉儲的時效性和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同于新西蘭市場,歐洲大陸到中國的運輸方式還有鐵路,特別是不斷發展的中歐班列。中歐班列全程時間大概兩周左右,較傳統海運時間有很大程度壓縮。牛奶等乳品或其他生鮮商品進口需求可能成為未來中歐班列回程貨物的選擇。
在張穎智看來,時間對于易腐食物供應鏈有非常多的含義,既有關于時代發展下消費需求變遷,也包括了像地域、季節性和商品生長特點決定的時令特征。重要之處還取決于物流運輸和邊境流程的時效,種種時間因素共同塑造了動態易腐食物國際貿易。食品品質與安全成為人們關注焦點,尤其是易腐食品的冷藏運輸,標志著國家冷鏈建設水平,也是食品安全發展水平的體現。易腐食物的供應鏈應更加安全、可靠和及時。
在SIAL 國際食品展 2022年的線上峰會上張穎智表示,在日常食品的消費中,人們的選擇從單一化向多元化過渡,對加工食品、速凍食品、水產海鮮、新鮮奶制品與農產品等易腐食品的需求不斷攀升,易腐食品的產量也在逐年增加。相信在國家和政策的扶持下,易腐食物的冷藏運輸需求必將會獲得充分滿足。